楼兰酒庄的前世今生(三)——许志良走马上任第一把火

凤凰涅槃的传说,世人皆知。遭遇困境、迎接变革的企业,多数也在破和立的过程中伤痕累累,甚至不复存在。

   一切都辩证地存在着。在矛盾中纠结,在矛盾中冲撞,一种沉重的力量抵入人心,剥离层层世俗的套壳。这个世俗也是战略大师波特所提出战略变革中遭遇的“传统智慧”的挑战。

   时间并不是最大的困难,人心才是。



酒厂整改与论持久战



有30 年历史的楼兰酒厂,其中超过10 年的岁月是行走在破茧重生的艰难道路上。当改革成为令人惶恐的包袱后,就必须打持久战,非一时之功。而毛泽东所提出“持久中的速决”、“防御中的进攻”的著名作战思想,成为许志良的经营利器。

两个凡是

2010 年的冬天格外寒冷。许志良经常在清晨早起,一个人孤独地在酒厂里转悠。满目萧条的景观,使他的内心更加充满寒意。酿酒车间陈旧不堪,厂区道路,五米之内几乎没有一块平地。母本园内空旷而寂静,走上一圈也不会因它是郭其昌“钦定”的母本园而心生骄傲。过去的三年里,在基地和工厂建设方面,没有任何建树。眼前的境况就像一团乱麻,用脏乱差来形容,毫不夸张。

最揪心的,还是企业人心。楼兰的员工大多数是本地老员工,经历多次企业产权的变更,心态都变得非常麻木,开始以很多局外人的姿态,冷眼旁观企业的波澜起伏。许志良也只有身临其境,在楼兰与员工们吃住在一起,打成一片以后,方才真正感觉到责任重大。集团公司在这里投入了那么多的资金,如果不能使之起死回生,那么如何向商源负责?调整、整顿、改造,不但要让楼兰厂区旧貌换新颜,散发出新的活力,更要温暖人心,把楼兰人的“心”凝聚在一起。

 

许志良走马上任,先烧三把火。他的第一把火,就是要去温暖人心。

楼兰酒厂内,除了领导班子,所有的中层干部都沿用了楼兰“老人”,很多老职工工龄都超过了30年。比如财务部的吴英禄,1977年入职,工龄37年,为老员工之最;包装车间的王新,1979 年入职,工龄也有35年;基地部主管葡萄种植园的郑新学,1981年入职,工龄33年。有的甚至是“楼兰二代”,打小就在厂里玩耍,比如行政管理部的李莉,父母都是楼兰老职工,自己在楼兰也已服务了30年。由此可见,楼兰的员工对这家企业是有深情厚爱的。况且,楼兰酒厂在鄯善县乃至吐鲁番地区,闻名已久,在消费者心目中都有很深的情感积淀。楼兰酒厂所在地双水磨,没有一个出租车司机不知道。所以许志良想,解铃还须系铃人,他要好好做一做员工的思想工作。

沟通思想,是以心换心,要坦诚以待。换位思考一下,许志良自己也十分理解中层老职工当时的心态。毕竟换了太多的老板,作为新疆当地人,心都寒了,所以变得很冷漠,工作缺乏激情。许志良能读懂这批干部的心声,知道他们实质上对企业是很有感情的,而且也藏着干劲。

所以他愿意耐着性子,一个一个地去和他们交换意见,谈谈工作,聊聊家常。跟每个人都攀谈过之后,许志良同时也找到了楼兰企业文化的关键。他要把商源文化中非常优质的企业文化内核,用本土化执行的方式,创造出楼兰酒厂自己的企业文化天地。

2011年1月26日,在一个非常破旧的小礼堂里,楼兰酒厂迎来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就职后的第一次全体员工大会。在这次年会上,许志良将楼兰企业文化内容以及企业发展规划坦诚相告。他说,楼兰酒厂的企业文化,就是“家”的文化,楼兰就是一个属于在座各位的大家园。家的兴旺靠大家,所以家和万事兴。他个人代表商源集团公司的领导,楼兰酒厂所有领导班子成员,给大家拜个早年,希望大家从今往后,同心协力,把自己的家经营好。会上,许志良还公布了这么一条不成文的“铁律”,他要在民主的氛围中,制订工作标准。概括起来说也是“两个凡是”,那就是:“凡是对楼兰的发展有帮助,对楼兰有贡献的,就是楼兰的家人,我们就支持;凡是对楼兰的发展有损害的,谁破坏楼兰的发展,谁就是楼兰的敌人,我们就打击。”当然,许志良也知道,光有激情与“共好”的家文化,是难以解决现实问题的,所以他还大致传达了已经拟定好的楼兰发展的三年规划,并承诺,完成目标,每年工资上涨20%。而且还强调,这不是楼兰酒厂给予的,也不是商源集团给予的,而是你们自己创造出来的。这对于经历了太多波折的楼兰员工而言,简直太重要了。他们与楼兰血浓于水,没有人不愿意工作了大半辈子的企业能够欣欣向荣,兴旺发达。

在2014 年这个时间节点上再回过头去看当年许志良的承诺,他确实做到了。楼兰酒厂干部职工的收入确实有了大幅度增长,职工的精神面貌变得焕然一新。

改变了员工的精神面貌之后,接下来的事,就是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。

 

 

© 2016 楼兰酒业 ALL RIGHTS RESERVED.